论著 |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论著 |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失代偿期乙型肝炎硬化患者再代偿发生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并诊断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517例。查阅患者资料,至少1年内无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者纳入再代偿组 ),未再代偿者为持续失代偿组( 。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再代偿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Cox 回归模型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 Φ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使用“rms"程序包建立列线图;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的拟合度;使用“Calibration Curves”程序包绘制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有207例(40.03% )发生再代偿。单因素 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代偿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史、基因分型、门静脉血栓、合并感染、Child-Pugh分级、年龄、Hb、PLT、总蛋白、AIb、ALT、TG、甘油三酯、肌酐、Na、IL-6、超敏C反应蛋白、门静脉宽度、门静脉流速与持续失代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均 <0.05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PS史 ?HR=2.491 ,95%CI:1.325~4.681,P=0.005) 、门静脉血栓形成 {HR=0.345,95%CI:0.152~0.783,P=0.001}, ,Hb(HR=1.007,95%CI:1.000~ 1.013, P=0.028 ∣,Alb(HR=1.048,95%CI:1.017~1.080,P=0.002) 和门静脉宽度 (HR=0.899,95%CI:0.835~0.967,P=0.004) 是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再代偿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5个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Hosmer-Lemesho检验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χ2=3.202,P=0.921) ,该模型的R0C曲线下面积为0.728,敏感度为 50.3% ,特异度为 85.0% ,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再代偿发生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有较好的一致